國家級硤石燈彩非遺傳承人胡金龍一生熱愛硤石燈彩的制作,其制作的硤石燈彩作品在國際及國內獲獎無數(shù)。他還將非遺文化硤石燈彩的傳承保護作為自己的使命,為非遺文化硤石燈彩的傳承保護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0年,胡金龍師從硤石燈彩全能藝人孫惟君先生,開始學習硤石燈彩制作技藝。如今70歲的胡金龍在研制燈彩的道路上走了43個年頭。1992年,胡金龍牽頭成立了硤石燈彩工藝社,工藝社起步的前3年,連續(xù)虧損,不但把3萬元的啟動資金虧了,又把后來借的3萬元也虧掉了。但胡金龍因為對硤石燈彩工藝的熱愛,始終不放棄,每天帶領手下10多號人堅持專業(yè)制作燈彩。胡金龍不僅熟練掌握硤石燈彩傳統(tǒng)“針、拗、結、扎、刻、糊、裱、繪”八大技法,更是擅長燈彩外形設計、剖面圖繪制、光源設置和動力運用等現(xiàn)代工藝,并掌握了該項目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其內容豐富,技藝精湛。
1995年,一心想有所建樹,擴大硤石燈彩影響力的胡金龍,做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將其工藝社制作的多種燈彩巡回展覽,展覽的腳步邁向杭州、上海、湖州、南京等地,前后花了10多萬元。從經濟利益上講,并無盈利,但是硤石燈彩的影響開始深入人們的心里。直到1996年,隨著硤石燈彩市場的拓展,工藝社才扭虧為盈,終于還掉了6萬元的負債。“當年一起學做硤石燈彩的伙伴一個接一個地離開,就他一個人堅持住了,并把它當做一生的事業(yè)與追求。”撫今追昔,胡金龍不禁感慨萬千。
在胡金龍的工作室,除了大型組燈和精品燈彩外,還放置著禮品燈彩、工藝針刺燈片、茶壺花瓶燈系列等新品種。他認為這些文創(chuàng)燈品的開發(fā),讓硤石燈彩除了大型燈會等活動外,能以更小巧的樣式走進更多人家,讓普通人家也能張燈掛彩。在他看來,要讓硤石燈彩這項國家級非遺能夠走得更遠,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在保持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比如改善材料,讓燈彩作品能更長久在露天展出;更新燈光,讓燈的層級更加鮮明豐富;創(chuàng)新造型,讓硤石燈彩與文創(chuàng)掛鉤等等。
胡金龍對于硤石燈彩非遺文化的傳承之路也不曾間斷。2022年年,胡金龍帶領硤石燈彩非遺傳承人,為廣大燈彩愛好者開辦了系列培訓班,并組織了20余場送燈彩下企業(yè)下村(社區(qū))、下學校體驗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接觸硤石燈彩非遺文化。
2023年2月1日,他前往北京參加了央視元宵晚會的錄制,向全國觀眾介紹了硤石燈彩的特色。2月5日,他在嘉興視頻連線了臺灣南投,向臺灣同胞介紹了以“詩與海寧”為主題,正在南投燈會展出的硤石燈彩作品。此次的燈組以徐志摩故居、紫微橋、西山以及錢江潮等海寧標志性景點相連接,將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再別康橋》書寫于燈彩之上,展現(xiàn)了海寧文化名城的獨特屬性。
胡金龍對硤石燈彩傳統(tǒng)制作技藝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制作傳統(tǒng)硤石燈彩大型作品方面有其獨到之處,精湛的作品在國內燈彩界有較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藝43年來,胡金龍堅持硤石燈彩制作技藝的傳承保護和教學工作,幾十年堅持收徒帶徒,培養(yǎng)了一批硤石燈彩新藝人,為非遺文化硤石燈彩的傳承保護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