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評價的本質是評價主體對某一學期教師上課效果作出的量化判斷。評價的依據(jù)是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和教學標準是否達到。評價的方法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其中定性包括課程的先進性、內(nèi)容的豐富性、態(tài)度的端正性、投入的極大性、衣著的禮儀性、考題的挑戰(zhàn)性、合格的正態(tài)性、教法的科學性、案例的廣適性、師生關系的和諧性等;定量既包括教師絕不遲到早退、考題數(shù)量與考時匹配、學生考試合格率適中、除學生以外的評價主體高贊譽等,也包括學生的高到課率、高抬頭率、高點頭率、高認可率等,從而對教師之“教”與學生之“學”相結合的效果進行判斷。因此,評價高職“金課”時,一定要弄清誰是評價的主體、評價的客體包括哪些、評價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應該確立什么樣的評價標準、設立哪些評價指標、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方法、制定哪些評價保障制度、結果如何運用等一系列要素。
評價主體的權力界定
首先,評價的資格與權力,即誰可以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作出“金課”與否的結論。一是授課班級的學生,他們聽了該教師整個學期的課,不僅有資格,而且有權力對其授課效果作出具有一定權重的評價;二是聽過該教師課的人員,這些人包括課程組同行、校院教學督導(以校為主)、院系領導、企業(yè)代表、公認專家等,盡管他們可能只聽過幾節(jié)課,不具備代表性,但憑借他們的學識、經(jīng)驗等,仍可對該教師授課效果作出一定權威的評價。其次,評價的客觀與公允,其中,客觀是指對該教師上課時的理論掌握、講解透徹、嫻熟操作、教學藝術、氛圍營造、師生互動等課堂教學活動作出客觀判斷;公允是指課堂教學活動評價人對聽過課的每個教師均堅持統(tǒng)一評價態(tài)度,即寬嚴一致、一視同仁,一把尺子量眾人。
評價客體的準確劃分
關于課堂教學評價客體即誰是評價對象,一般而言,大家會毫不猶豫地指向上課的教師,但如果沒有政策、組織、機制、評價和經(jīng)費等五大保障,高職院校便不可能出現(xiàn)多種形式的“金課”,比如,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的“高階性”課堂,課程內(nèi)容具有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xiàn)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性”課堂,以及課程對教師備課、教學呈現(xiàn)、語言表達、課堂引領等存在一定難度,且學生要課上認真聽講勤作筆記,課下溫故練習悟出心得的“挑戰(zhàn)度”課堂等。因此,課堂教學評價的客體就應該包括:高職院校各級管理人員及其“金課”管理制度、教學條件、教學質量文化等,以及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與參與效果等三個方面。
評價目的的全面性
“金課”評價的前提是為什么要評價、評價的理由是什么以及能不能令人信服,評價的形態(tài)是過程性的還是時點性的,評價要達到什么樣的結果以及是不是實現(xiàn)了預期的目的——這一系列內(nèi)容是“金課”評價時必須弄清的原則問題,決定了評價的全過程一定要處處時時反映評價目的和要求,決定了如何開展評價活動及采用什么方式開展評價活動,決定了對是否達到“金課”標準采取什么樣的懲戒措施。因此課堂教學評價目的應包括四個層面:一是要營造“金課”環(huán)境,通過教學制度和人才培養(yǎng)的高質量,懲治“水課”,重獎“金課”,從而使人人都成為“金課”的打造者。二是要培養(yǎng)出具有打造“金課”意愿、謀劃打造“金課”水平、付出打造“金課”艱辛,并最終打造出能夠管理“金課”的教育教學隊伍。三是要培養(yǎng)出有扎實學識,圍繞專業(yè)、方向和課群不斷提升專業(yè)底蘊,把教科研作為打造“金課”保障的高質量師資隊伍。四是要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學風的新時代大學生,第一步就是學生必須走進課堂,到課率偏低的課堂顯然不能被評為“金課”。
建立科學評價標準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是指多元評價主體在評價教師教學質量時選用的尺度。評價必須堅持系統(tǒng)性、典型性、動態(tài)性、簡明性、可比性、可操作性、量化性、綜合性等原則,并使評價標準具有科學性。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是評價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部分,是管理者對課堂教學價值的認識反映,表明了管理者重視什么、忽視什么、希望什么結果,具有引導教師將課堂教學效果向高職院校管理者期待的方向發(fā)力。具體而言,一是“金課”管理制度的科學化,即評價制度必須是透明、可行、科學的標準化產(chǎn)物。二是高職教師“金課”的規(guī)范化,比如,教師的著裝、禮儀、提前到課、課堂計劃、講解程度、互動頻率、作業(yè)多少、批改標準、考題規(guī)模、試卷難易、通過比率等。三是高職學生“金課”的數(shù)量化,不僅要對學生到課率、課堂抬頭率、課堂點頭率、考試通過率等予以評價,還要對學生的自我學習及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職業(yè)態(tài)度等進行評價。
綜合運用評價方法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包括定性法、定量法、定性定量綜合法、過程法、多元法、座談法等的單一使用及綜合運用。其中,定性法是指依據(jù)評判者的主觀判斷分析能力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推斷的一種分析方法,該方法雖然可以充分發(fā)揮評價人員的經(jīng)驗和判斷能力,但過強的主觀評價必將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除非別無選擇時,要盡量少用。定量法是指運用量化指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比如,以學生到課率、課堂抬頭率、課堂點頭率、考試通過率等作為“金課”的唯一評價依據(j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教師上課從不點名、學生課堂紀律散漫、教學課件久未更新、課程內(nèi)容沒有難度、平時很少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缺乏標準、考題數(shù)量普遍偏少、結果通過把關不嚴等典型“水課”特征。定性定量綜合法是指設立定性定量兩類指標,如將教師教學態(tài)度與學生學習態(tài)度、師德師風與學德學風等列為“金課”定性指標,將學生到課率、課堂抬頭率、課堂點頭率、考試通過率等列為“金課”定量指標并賦予一定權重,從而給出評價結論。過程法是指把“金課”評價貫穿于教師之教與學生之學的始終,并注重對二者結合效果的過程性、形成性、診斷性和改進性評價。多元法是指“金課”評價主體必須多元化,以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科學性。座談法是指通過專家座談的形式收集教師課堂教學的相關信息,并對其課堂教學效果作出評價。
制定有效評價制度
打造“金課”必須有科學的評價制度做保證。高職院??梢試@以下要點建立“金課”評價制度:一是聚焦“金課”主題,即聚焦教育的“兩個根本”、聚焦以學生為本、聚焦四個回歸,讓制度為“金課”打造提供源頭上與根本上的保障。二是堅持問題導向,針對低階性、陳舊性和不用心的“水課”問題,認真分析“領導、教師、學生的精力和資源投入是否到位等”深層次原因,通過制度安排,將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課堂教學秩序、見習實習實踐、學習成績評價、畢業(yè)論文設計等“金課”任務落細落實。三是強化主體責任,包括各級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的主體責任,在教師評價考核制度中,不僅要明確各級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的基本職責,而且要作出非常細化的解釋,并嚴格執(zhí)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四是加強課堂管理,要針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修訂完善課堂教學管理相關規(guī)定,從而使課堂教學的規(guī)矩立起來、課堂教學的秩序好起來、課堂教學的重任挑起來、課堂教學的質量提起來。五是加強過程管理,要把對師生的過程性考核抓在日常,抓在每節(jié)課中,要在嚴格考試紀律與考題質量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前提下,加大學生過程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比重,以嚴把畢業(yè)出口關,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高質量。
加強評定結果應用
評定結果只有真正被應用起來,才能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引導。一是教育部門要把“金課”建設的成效運用于對高職院校辦學水平、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考核中。二是財政部門對高職院校的生均預算定額與專項撥款要與“金課”建設程度相掛鉤。三是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考核要突出“金課”建設的占比,甚至是在遵守師德師風的前提下,使被評為“金課”的教師不僅能直接確定為年度教學考核優(yōu)秀、年度綜合考核優(yōu)秀,還能將其當年崗位津貼上浮一檔,而且三年內(nèi),在同等情況下可以優(yōu)先晉升高一級職稱。(趙善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