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應對新教材帶來的挑戰(zhàn),幫助初中科學教師積極有效地做好七年級科學起始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能力,確保初中科學教學的高效與質(zhì)量,長興教師進修學院本學期中分階段開展了初中科學新教材24學分培訓活動,培訓于12月7日完成,全縣90多名七年級科學教師參與其中。
專家講座深理解
面對新教材,如何正確解讀并有效應用成為教師們關注的焦點?;顒右潦迹憬瓗煼洞髮W科學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耀村老師對新教材進行了總體解讀,他強調(diào)《科學》教材修訂旨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依據(jù)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同時強化課程育人的目標。長興縣初中科學教研員戴中儉通過對比新老教材,從目標調(diào)整、板塊調(diào)整、課程標準要求、分章節(jié)詳解四個方面對新教材第二章進行了深入解讀。長興縣龍山中學高偉老師針對第三章的基本要求、知識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學建議。長興縣煤山中學吳健老師從章節(jié)、內(nèi)容、板塊、資源等多個維度對第四章內(nèi)容進行了詳細講解。長興縣實驗初中沈國慶老師則從課標解讀和教材分析兩個方面對第五章進行了全面介紹,并通過《自制天平》和《制作一把可以秤液體密度的桿秤》兩個教學案例,使學員對如何上好技術與工程的課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課堂展示明路徑
理論需與實踐相結合,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為學員們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示范。長興縣虹星橋鎮(zhèn)中學吳俊老師的《顯微鏡的操作與使用》一課,通過介紹發(fā)明顯微鏡的科學家引入新課,融入工程設計思維,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長興縣龍山中學劉敏老師的《認識地球》一課,則通過PPT將學生帶入不同展廳,讓他們在參觀和匯報中感悟科學理論,提升科學思維。長興縣煤山中學吳健老師的《機械運動》一課,用生活實例導入,結合尖端“風洞”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參照物,激發(fā)科學思維。長興縣實驗中學顧松老師的《多姿多彩的動物》一課,以動物的進化方向為主線,通過豐富的視頻、照片和實物道具,讓學生認識無脊椎動物世界,感受生物進化的奧秘。
學員交流促內(nèi)化
學員們不僅就課堂教學實施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還就如何將新教材理念融入日常教學展開了熱烈討論。在交流中,不僅分享了各自在觀摩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還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更好地應用新教材、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有的學員提出了將新教材中的技術與工程實踐內(nèi)容融入日常教學的具體策略,有的學員則分享了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增強科學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還有的學員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本次長興縣初中科學新教材培訓活動,以其全面、深入的內(nèi)容和形式,為全縣七年級科學教師提供了一次寶貴的學習和交流機會。教師們不僅對新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對如何在教學中有效應用新教材、提升教學質(zhì)量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這次培訓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有助于教師們適應新教材的變化,提升教學能力,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它將為長興縣初中科學教育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施愛良)